上海棱光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作為精密分析儀器,其性能穩定性直接決定檢測數據的可靠性。上海棱光系列儀器憑借精準性廣受實驗室青睞,但需依托科學的維護與校準實現長效運行。以下從全流程維度梳理核心要點。

一、日常維護:筑牢設備運行基礎
環境管控是首要前提。儀器需置于平穩工作臺,避開強光直射、強磁場與頻繁震動,環境溫度保持20±5℃、濕度≤70%RH。電源需配備穩壓裝置并確保接地良好,防止靜電干擾光路系統。
使用全周期需規范操作:開機后必須預熱30分鐘,待光源穩定、基線平直后方可檢測;比色皿需避免手觸透光面,用后經蒸餾水、對應溶劑依次沖洗,污染嚴重時可浸于10%硝酸或乙醇30分鐘;樣品室每次使用后需用無塵布蘸乙醇擦拭,內置干燥劑每半個月檢查更換。
二、周期校準:保障數據精準性
(一)波長校準
每月采用鐠釹玻璃(紫外區)或汞燈(可見區),在210nm、529nm等特征波長核查,偏差需≤±0.5nm。高精度需求時,可用氘燈486.02nm與656.10nm譜線校正,確保誤差控制在±1.0nm內。
(二)吸光度校準
配制重鉻酸鉀標準溶液,在250nm、290nm等波長測試,偏差應≤±0.005AU。若超差需先排查比色皿匹配性,同批次比色皿差值需<0.003AU。
(三)年度深度校準
建議由廠家工程師執行,包括光學元件清洗、光源供電模塊檢測及比色皿架水平度校準,同時更換老化電容等電子元件。
三、故障排查與耗材管理
基線不穩多因光源老化(氘燈超2000小時、鎢燈超5000小時)或樣品池污染,可更換光源并乙醇擦拭池壁解決;讀數不準優先檢查比色皿放置與波長校準狀態,確保透光面對準光路。
耗材需建立臺賬:光源啟用時記錄時長,到期及時更換并按危廢規范回收氘燈;比色皿長期不用需浸泡蒸餾水,定期用低功率超聲波清洗,避免干裂或劃痕。
科學維護與校準是上海棱光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精準運行的核心保障,嚴格遵循規范可延長設備壽命30%以上,為實驗數據提供可靠支撐。